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朱轼
释义 朱轼(1665—1736)清江西高安人,字若瞻,号可亭。康熙进士。康熙五十六年(1717)官浙江巡抚,请修海塘。五十九年任左都御史。雍正元年(1723)入值南书房,反对实行摊丁入地。充《明史》、《会典则例》总裁。三年晋文华殿大学士,与怡亲王允祥往直隶督理水利营田。十三年赴浙江董理海塘工程。乾隆元年(1736)充《世宗实录》总裁,寻病死。著作有《朱文端公集》。
朱轼(1665—1736)清学者。字若瞻,号可亭。高安(今属江西)人。康熙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湖北潜江知县。历任刑部主事、陕西学政、浙江巡抚、《圣祖实录》总裁。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坚守程、朱理学,提倡主敬学说,认为:“求止之功,在格致诚正,而其要不外于主静。静者,动之本。《易》所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是也。”(《〈太极图说〉解》)又从本体论的角度论证“静”的作用和意义,认为“静”是太极的根本属性。指出:“太极之理本静也。圣人主静,而性以定。定则动静随时,而因应不穷,圣人—天地也。极者至也,道理至此尽头更无去处。”(同上)肯定张载所提出的“一神两化”的命题,认为“自此及彼,一而二、二而一,张子所谓一神两化也。原始反终,无终无始者,精气游魂,屈伸往来之妙也”(同上)。坚持程、朱的人性“二重”说,把性分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认为天命之性无不善,是天理的体现;而气质之性则有所不善,因为气有清浊之分,浊气则是人性不善的根源。坚持以“理”解“易”,主张即象以言理,反对空谈义理。有《朱文湍公藏书十三种》,其中主要有《朱文湍公集》、《补编》,并著有《周易传义合订》。
朱轼(1665—1736)清大臣、散文家。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改庶吉士,授潜江知县,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陕西学政,光禄寺少卿,奉天府尹,通政使,浙江巡抚,左都御史,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谥文端。学宗朱熹,沉潜义理,虽负文名,而议论多迂阔难行,惟辟迷信、崇俭约诸文颇可取。著有《朱文端公集》、《周易传义合订》、《仪礼节要》、《吕氏四礼翼》、《史传三编》、《广惠编》等,主编《大清律集解》。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二八九、《清史列传》卷一四、张廷玉《文端朱公墓志铭》及朱瀚、朱舲《朱文端公年谱》。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