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朱由校
释义 朱由校即“明熹宗”。

朱由校  1605—1627

即明熹宗。明代第十五年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1621年—1627年在位,年号天启。明神宗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光宗死,朱由校以皇长子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天启元年。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小皇帝,一即位即面临“内外交困”的窘境,不仅接受了明神宗遗留的千疮百孔的局面,还加上新增的“移宫案”和“红丸案”的纷扰以及女真族后金政权对明王朝的进逼。而应付这一局面的朱由校,却是在十五岁时还没有启蒙读书受到教育的庸懦少年。显然是不相适应的。不过,在明熹宗天启前期,由于信任、依靠正直派官吏杨涟、左光斗、刘一燝、周嘉谟等,正直派官吏的势力日渐增长,一些在明神宗时被排斥出朝廷的正直派官吏如邹元标、赵南星、高攀龙、王之宩、乔允升、叶向高等,都被召回朝,委以高官,叶向高还任为内阁首辅。所以呈现“东林方盛”,众正盈朝的局面。他们整顿吏治、澄清铨政,发内帑银两充兵饷、犒赏士兵,减免赋役。这些改良措施,对社会的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由于他们用了很大精力与邪恶派官吏围绕“三案”进行斗争,使改良政治不能深入进行。也加深了与邪恶派官吏的矛盾,导致以后更激烈的党派斗争。

天启后半期,由于明熹宗“性好走马,又好小戏,好盖房屋,自操斧锯凿削,巧匠不能及。又好油漆匠”。“日与亲近之臣涂文浦、葛九思辈朝夕营造。造成而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当其斤斫刀削,解衣盘礴,非素亲昵近者不得窥视。王体乾等每伺其经营鄙事时,即从旁传奏文书。奏听毕,即曰‘尔们用心行去,多知道了!’所以太阿下移”(《三朝野纪》卷2下),使明熹宗宠信的宦官魏忠贤及其乳母客氏,狼狈为奸,专权乱政。他们培植势力,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私党。迫害东林党,屡兴“六君子之狱”、“七君子之狱”等大狱,残害正直派官吏。政治极其黑暗。人民群众遭受的压榨惨重,所以爆发了多起民变、起义和兵变。当时是“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明史·熹宗本纪赞》)

这时后金已攻取抚顺,并把都城由辽阳迁至沈阳。明军虽在宁锦之役取胜,但是,由于魏忠贤把持朝政,宦官监军,赏罚不明,所以辽东情势仍然危急,明朝濒于溃亡。

明熹宗因在西苑与小太监泛舟游玩,遇风覆舟染病,天启七年(1627)八月死。庙号熹宗,葬德陵(在今北京昌平县明十三陵)。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