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朱厚熜 |
释义 | 朱厚熜即“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即明世宗。明代第十一个皇帝,1522—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宪宗朱见深孙。父兴献王朱祐杬,宪宗次子,武宗弟,弘治七年(1494)至封国安陆。正德十四年(1519)兴献王死,以世子理国事。正德十六年(1521)袭封。武宗死,无嗣,内阁首辅杨廷和与皇太后商定迎立朱厚熜嗣皇帝位。朱厚熜于四月二十二日即位,以次年为嘉靖元年。世宗即位之初,锐意求治,与顾命大臣杨廷和施行了一些善政:惩治贪佞官吏,禁奢靡,革冗滥官员,裁抑宦官权力,清理田庄,赈济灾荒等。正德十六年五月,逮捕武宗时劣迹昭著的宦官,如居东厂的张锐,招权纳贿的张雄,屡以提督军务冒功受赏的张忠,首开皇店、税商榷利,“额进之外皆为己有”的于经,“谋领团营,挟势取赂”的孙和等,都逮捕惩治。六月,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余人。七月,“革锦衣卫所及监局寺厂司库、旗校、军士、匠役投充新设者,凡十四万八千余人”(《明史·世宗本纪》)。六月和十一月还先后“纵内苑禽兽,令天下毋得进献”,停陕西织造绒服,罢广西贡香。嘉靖元年,采纳户部左侍郎秦金的建议,勘察武宗正德年间外戚额外侵占的土地,将其归还原主,而且尽撤管庄之人。还令户部派员勘察近畿八府被宦官、贵戚势家侵占的土地,要求“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悉还之民”(《明通鉴》卷53),执行者如果畏避权势,隐瞒实情,从重惩处。即位以后,屡令赈灾减粮,嘉靖元年“诏抚按官讲求荒政”(《明史·世宗本纪》)。而且嘉靖四年(1525)还对备荒赈灾作出成绩的庐州知府龙诰,给予奖励,并向全国各地推广他的备荒赈济法。嘉靖元年,刑科给事中张翀上疏建议罢宦官出任镇守,他说:宦官出镇无用,他们“时平则坐享尊荣,肆毒百姓;遇变则心怀顾望,不恤封疆,不可不亟罢之”(《明通鉴》卷50)。世宗甚以为然,不久就明令罢诸镇守宦官。在边防方面,嘉靖元年命各边巡按御史三年一阅军马器械。嘉靖六年(1527),“命群臣陈民间利病”。嘉靖七年(1528),“考核天下巡抚官”。嘉靖九年(1530),“禁官民服舍器用逾制”(均见《明史·世宗本纪》)。凡此等等,表明世宗在即位初期,颇有刷新政治,使国家为之一振之势。 但是,随着世宗的腐朽,求治心弛,善政亦渐抛弃。由于一即位就因为其父兴献王的尊谥等礼仪问题,引起他与朝臣以及大臣之间争议不休(即“大礼议”),而且形成两派:一派尊兴献王为皇考,孝宗为皇伯考,这是世宗所支持的,以观政进士张璁、南京吏部主事桂萼为代表;一派主张尊孝宗为皇考,称兴献王及妃为皇叔父母,这是世宗所反对的,以内阁首辅杨廷和、蒋冕、毛纪等为代表。二派产生矛盾。世宗在二派之间,不问其为人、为政正直、贤否,以对兴献王尊礼态度划线,而加以提拔或滥罚、妄杀大臣。突出的例子是左顺门事件的处理。嘉靖三年(1524),世宗在张璁、桂萼的建议下,决定去掉其生身父母“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母章圣皇太后”这一尊号中的“本生”二字,引起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和六卿各司、大理、行人诸臣的反对,并跪伏左顺门请愿。世宗传旨劝退,众不听,他便或下狱、或杖打、或夺俸,一一处置。给反对派大臣以巨大打击。世宗的做法导致一些逢迎阿谀之臣得势,正直的大臣受抑。如张璁、桂萼即因善于逢迎世宗而连连擢拔。张璁原为观政进士,六年之间擢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桂萼嘉靖初仅是南京刑部主事,嘉靖八年(1529),连擢为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而严嵩就是在这一气候下,以逢迎取宠打败对手,登上内阁首辅宝座而窃权乱政的。相反地,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石珤乃至杨一清则相继被斥。这样,世宗时期的政治,也逐渐腐败。 世宗还崇奉道教,日事斋醮(设坛祈祷),求长生术。他宠信道士邵元节、陶仲文、段朝用,给他们加官厚赏。邵元节官至礼部尚书;陶仲文“不二岁登三孤,恩宠出元节上”(《明史·陶仲文传》)。大量的祷祀活动,耗费繁多,每年用黄蜡二十多万斤,白蜡十多万斤,香品数十万斤。还建造许多供斋醮用的建筑和宫殿,加重了人民的赋役负担。世宗对术士的妖妄之言,备加信用。对谏阻他的正直大臣,则横加责罚。嘉靖十八年(1539),世宗移居西苑燕王的旧宫,宣称自己超脱尘世,专心奉道,不再回宫理朝政,甚至让他的儿子监国。因而使严嵩得以专权售奸,残害反对他的忠直大臣,如沈炼、杨继盛就是被严嵩诬陷而死的。 世宗的腐朽昏愦和严嵩的贪奸骄横,使明朝的政治腐败,削弱了明朝的边防力量,“南倭北虏”的边患在嘉靖中后期极为严重。这时倭寇的骚扰遍及东南沿海各省。此外,西方的葡萄牙侵略者,也不断侵犯福建、浙江等海域。蒙古俺答不断进攻,而且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三十四年(1555)、四十二年(1563)三次迫近北京,而使京城三次戒严。直到世宗临死前一个多月,俺答还“犯大同,参将崔世荣力战死”(《明史·世宗本纪》)。 嘉靖四十五(1566)十二月卒,庙号世宗,葬永陵(今北京昌平明十三陵)。 《明史·世宗本纪赞》称:“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