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朋党之禁 |
释义 | 朋党之禁康熙晚年,诸藩王大多树立党羽,从而相互攻讦。雍正帝即位后,深知朋党之弊,即反复告诫廷臣,指出朋党之为害,并以明末的东林党与阉党的纷争为鉴,晓喻群臣。他并亲自撰写《朋党论》一文指出:人为臣者应只知有君,与君同好恶,才能一心一德,上下融洽。实际上,朋党之禁并未实现。雍正后期所宠信的重臣鄂尔泰、张廷玉即互有门户之见。鄂尔泰与张廷玉二人在雍正帝死时同为顾命大臣,乾隆帝即位后,又皆权倾一时。鄂尔泰为军机大臣兼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加太保衔。张廷玉为内阁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衔。当时廷臣依附于二人者甚多,满族官员则追随鄂尔泰,汉旗官员则依附张廷玉。彼此之间相互敌视。乾隆帝有鉴于此,于乾隆五年(1740)谕令廷臣勿蹈朋党覆辙,且为鄂尔泰、张廷玉之朋党事实进行开脱。其后,乾隆帝又屡次在诏谕内引用《朋党论》以告诫群臣,然门户之争仍存在。张廷玉、鄂尔泰死后,朋党现象乃逐渐消失。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