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晏殊
释义 晏殊(991或993—1055)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字同叔。幼有文名,景德初,以神童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真宗朝至翰林学士。仁宗初,迁枢密副使。以论事逆刘太后意,罢知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南)。在任兴学校,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召拜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再出知亳、陈州。又还朝为御史中丞、三司使。庆历间拜宰相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为谏官论罢,历知颍、陈、许、永兴等州军,后移河南,以病归京师。生平喜诗酒,以文章得时誉,诗词尤婉丽。著有《珠玉词》、《晏同叔先生集》等。
晏殊(991—1055)宋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曾出知应天府,后召拜为御史中丞,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曾先后知宋州、颍州、陈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殊为北宋文坛重要作家,素有文名,历任要职,知人善任,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皆得其举荐。与梅尧臣、张先等友善。词最工,风格清丽疏朗,脱去花间派浓艳浮靡之习,在当时词坛独具一格。今存一百三十余首,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清平乐》(红笺小字)、《山亭柳·赠歌者》等。至其诗文,《宋史》本传评:“文章赡丽,应用无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诗存一百三十余首,文十余篇。有《晏元献遗文》一卷、《珠玉词》一卷传世。生平事迹见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晏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一一、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

晏殊  991—1055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应神童试,泰然自若,援笔立成,真宗嘉许,赐同进士出身。先后作过秘书省正字、知制诰,真宗朝官至翰林学士。仁宗初迁为枢密副使,因为触怒了刘太后,罢知宋州(故治在今河南商丘南)。后召拜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庆历间拜宰相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罢相,历知颍州、陈州、许州,后移河南,以病归京师,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晏殊性刚简悁急,吏民皆畏之。且知人善任,好贤才,欧阳修、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皆出其门下。五代以至宋初,天下学校皆废,晏殊还是宋朝第一个倡教兴学的人。晏殊是北宋著名词人,尤长于小令。由于他一生官场得意,故其词多表现上层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语言清丽婉转,既有温庭筠、韦庄的格调,又有南唐冯延巳的风韵,赡丽而不轻倩。其《浣溪沙》中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燕归来”至今流传。

《宋史·晏殊传》说他有文集二百四十卷,皆不传,传者唯有《珠玉词》三卷。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