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中行 |
释义 | 中行①春秋时晋国军制。晋文公五年(前632)于上、中、下三军之外,增设左、中、右三行,以御狄。“行”为步兵。八年,废。②唐宋时尚书省六部依其办公位次,分为前、中、后行,户部、刑部为中行。 中行春秋孔子哲学、伦理思想。指能履行中正之道者,即合乎中庸道德者。《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汉包咸注:“中行,行能得其中者。”清凌鸣喈《论语解义》谓:“中行者,依中庸而行者在《易》《复》四《益》三,四称中行,谓孚中以行,可与之自治治人也。”行,道也,后也称为“中道”。《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