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明夷待访录》明清之际黄宗羲著。一卷,共二十一篇,成书于清康熙二年(1663)。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明夷”取自于《周易》“箕子之明夷”句。自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明夷待访录题辞》)有自况殷末箕子向武王陈《洪范》之意。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指斥封建君主把天下当作“一人一姓”的私有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原君》)。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同上)。又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而封建君主把“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使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同上)。故主张“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主张学校可以议论政事,使“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学校》)。还提倡恢复井田,合理征收实物税、统一货币,以及“工商皆本”等,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清末民主思潮颇有影响。清乾隆间列为禁书。清嘉庆间初刻本印行。1955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梨洲遗著汇刊》为底本,校点出版。收入《黄宗羲全集》。 明夷待访录书名。明末清初黄宗羲撰。一卷。分《原君》、《原臣》、《原法》、《奄宦》等二十一篇。《周易·明夷》有“箕子之明夷”句,作者借以表述自己具有箕子的品格,期待“如箕子之见访”,故以名书。成于康熙二年(1663),后即在学者间流传。据全祖望《跋》称,传本因有避忌,并非全书。乾隆时被列为禁书,嘉庆间始有初刻本行世。清末大量印行。通过研究明覆亡之教训,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祸害,阐明对封建法律、官吏、教育、经济、军事等制度的见解。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谓“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原臣》)。此书深得顾炎武推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