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明代纺织业的发展 |
释义 | 明代纺织业的发展明代的纺织业,无论棉纺和丝纺,都有长足发展。明代中、后期,随着植棉业的推广,棉花的品种加多,为棉纺织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生产工具也明显进步,如去籽的搅车、弹棉的弹弓、纺纱的纺车,都较前有很大改进,提高了功效。棉纺业分布广泛,成为当时普及各地的手工业,如纺织业最发达的松江府地区,出现“家纺户织,远近流通”(《农政全书》卷35)的繁荣景象。一些上乘产品,成交额竟达“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阅世编》卷7)。与之相关的染整业也随棉纺织业的发展而发达起来。芜湖是当时棉布业染整中心,当时芜湖一个巨商的产品“转毂遍于吴、越、荆、梁、燕、鲁、齐、豫之间”(汪道昆《太函集》卷35)。 明代中、后期丝织业发展到新高度。缫丝、络丝、牵丝、治纬、开织等各道工序的工具和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牵经工序所用的工具,包括溜眼、掌扇、经耙、经牙等装置的完善程度,远超以往任何朝代,为清代丝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江南地区。苏州拥有数量众多的丝织业工人。江南有许多村镇是丝织业发达的地方,如嘉兴的王江泾镇,人民多从事丝织业,“居者可(约)七千余家,不务耕绩”(《明神宗实录》卷361)。在北方,山西潞安府也是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潞绸颇负盛名。潞安丝织业最盛时“登机鸣抒者,奚啻数千家”,“其机则九千余张,分为六班七十二号”(《潞安府志》卷8《物产》),可见其生产规模之大。所以当时出现了机户与机工,在纺织业中首先萌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芽。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