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无相
释义 无相佛教名词。指事物的本性如虚如幻,无色无形,无有相状,故名。或指无“十相”(色、声、香、味、触、生、住、坏、男、女),而与“涅槃”同义。《涅槃经》卷三十:“涅槃名为无相”,“无十相故”,“故名无相”。禅宗宣称其法门“以无相为体”,即以“无相”为“无念”的本体,而“无念”是“无相”的作用,宣称“外离一切相”(《坛经·定慧品》),即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无相佛教用语。与“有相”相对。“相”指现象的相状和性质,亦指认识中的表象和概念,即“名相”。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据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叹净品》:“诸法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不可取相,不可缘,不可见,不可觉,不可知,不可回向……不可以心知故。”故“无相”即是“法性”、“涅槃”。《金刚经》:“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涅槃经》卷三十:“涅槃名无相。”中国禅宗特别以“无相”作为教义的重要内容。《六祖坛经》宣称,“我这法门”,先立“无相为体”。把“无相”同“无念”、“无住”并列,“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