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无我 |
释义 | 无我梵文Anātman的意译。亦称非我、非身。佛教名词。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佛教指无主宰之用的非实在的自体。认为人身系五蕴(色、受、想、行、识)假和合而成,没有自在的自体,称“人无我”(人空);一切事物系种种因缘和合而生,迁流无恒常坚实的自体,称“法无我”(法空)。小乘佛教只言“人空”,大乘佛教则主张人、法二空,借以否定世界上一切物质实体的存在。 无我梵文Anātman的意译,亦译“非我”、“非身”。佛教用语。“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一切事物皆无独立的实在自体。有两类:(1)人无我(人空),是说人由五蕴假和合而成,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2)法无我(法空),认为一切法都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不断变迁,无常恒坚实的自体。《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三:“补特伽罗无我(按即“人无我”)者,谓离一切缘生行外别有实我不可得故;法无我者,谓即一切缘生诸行性、非实我,是无常故。”小乘只讲人无我,大乘则主张人无我和法无我。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