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无念 |
释义 | 无念佛教名词。无妄念之谓。正念、真念、真如之别称。指“六根”(眼、耳、鼻、舌、身、识)的闻见觉知不为世俗之见所动。佛教认为各种“业”和“惑”因“妄念”而生,无有“妄念”,就是“真如”,故亦称“无念真如”。为禅宗修习的宗旨,《坛经·定慧品》谓:“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并提出“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主张从念的体用上,杜绝外界的影响。“纵见恒沙(恒河沙之略称,譬喻众多)佛来,亦无一念喜心,纵见恒沙众生一时俱灭,亦不起一念悲心”(《神会和尚遗集》),修得如此境界,即是“解脱”。 无念佛教用语。①指认识不要存留世俗世界的忆想分别,而唯有符合佛教真如的念头。亦被当作“八正道”中之“正念”。为禅宗最重要的教义。《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觉诸相空,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此也。故虽备修万行,唯以无念为宗。”②“真如”之别称。《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二:“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即由于“妄念”,世俗世界得以产生,无有“妄念”,就是“真如”。此种“真如”,亦称“无念真如”。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