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无为者不先物为 |
释义 | 无为者不先物为《淮南子》的命题。意为应当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固有的规律,不凭一己之见恣意妄为。《淮南子》继承先秦道家的无为哲学,认为“无为者,道之宗”,“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主术训》),“是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原道训》)。但其无为理论在继承道家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儒法两家的理性精神,认为“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作者对老庄的消极无为思想进行了改造,批评消极无为,指出:“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此者,乃得道像。’吾以为不然。”“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权。……非谓其感而不应,攻而不动者。若夫以火熯井,以淮灌山,此用己而背自然,故谓之有为。若夫水之用舟,沙之用鸠,泥之用,山之用蔂,夏渎而冬陂,因高为田,因下为池,此非吾所谓为之。”(《修务论》)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