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新学伪经考
释义 《新学伪经考》近代康有为撰。清光绪十七年(1891)成书刊行。系作者主张托古改制的重要著作之一。继承并发展廖平《今古学考》的论点,佐以历史考证,对史载传说进行纠谬、辨伪。断定东汉以来的古文经学多出自刘歆伪造。认为“始作伪,乱圣制者,自刘歆;布行伪经,篡孔统者,成于郑玄”。因其“乱圣制”,“篡孔统”故为“伪经”。指出刘歆“饰经佐篡”,制造伪经助王莽篡夺西汉政权,故其学只是新莽一朝之学,为“新学”。后人不辨其伪,“咸奉伪经为圣法,诵读尊信,奉持施行,违者以非圣无法论,亦无一人敢违者”(《新学伪经考》序录)。自称“不量绵薄,摧廓伪说”,欲以“起亡经”,“翼圣制”为己任。该书承袭“龚魏”今文经学之传统,考辨真经,断以己意,阐发六经之“微言大义”,为变法维新制造舆论。戊戌变法时期有重大影响。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评论此书的影响:第一,清学正统派之观点根本摇动;第二,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查估价,“此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书中考辨古经,虽有创见,但亦多武断。初刊后,各地翻刻颇多。清朝廷曾两度下令禁行。1917年重刻出版,更名《伪经考》。1931年北平文化学社出版标点本,复改今名。还有其他排印本。收入《康有为全集》。
新学伪经考书名。近人康有为撰。十四卷。继承和发挥廖平(字季平)考证今古学之论点,康氏考定秦焚六经未尝亡绝,河间献王及鲁共王无得古文经之事,证古文经皆刘歆伪造,故称“伪经”。以刘歆作伪,旨在佐王莽更法立制,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故称“新学”。认为今文经是孔子真经,宣传孔子托古改制和三世进化微言大义,为变法提供理论武器。学术上集古文经辨伪大成,揭发伪经伪史,颇有新见。大开疑古风气。然亦多不当疑而疑者。如无睹刘歆古文与尊彝铭文之异同,妄指尊彝亦刘歆私铸埋藏。又认殷周之际已萌芽、发展的《易经》为孔子所作,而《序卦》、《杂卦》为刘歆伪作等,均被后来学者认为是错误的。光绪十七年(1891)书成刊行。各地翻刻颇多,影响很大。二十年被清廷毁版。二十四、二十六年又两次遭禁毁。1917年康氏重刻出版,改名《伪经考》。1931年北平文化学社出版新式标点本,复改今名。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时仍用原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