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中法战争 |
释义 | 中法战争中法战争1883——1885年(光绪九年至十一年)中国人民反对法国侵略的战争。中法战争是由法国侵略越南、进而以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引起的。中法战争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83年12月(光绪九年十一月)到1884年5月(光绪十年四月),战争局限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第二阶段从1884年8月(光绪十年六月)到1885年4月(光绪十一年二月),战争在中国和越南两个战场进行。1883年12月法国侵略者以“和谈”作烟幕,对应越南政府邀请协守越南山西的清军和黑旗军发动突然袭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不到五个月,法军就侵占了红河三角洲。法国配合军事进攻,对清政府展开诱降活动。1884年5月(光绪十年四月)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屈辱求和。但是,法国侵略者并未因此而满足,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8月(闰六月、七月初)法国舰队先后攻毁台湾基隆炮台和停泊在马尾的福建水师舰船。面对法国的侵略,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抵抗和妥协两派。左宗棠、张之洞、曾纪泽等,从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出发,主张抗战。李鸿章等主张妥协。而中国人民则同仇敌忾奋起抵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贵州等地各族人民焚毁天主教堂,驱逐法国传教士。远戍甘肃的爱国将士要求开赴前线为国杀敌。旅居美国、日本、古巴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纷纷捐款,支援抗法斗争。香港工人不顾英国殖民者的威胁迫害,举行罢工,拒绝修理法国军舰。反侵略斗争的浩大声势,迫使清政府于8月26日(七月六日)下诏对法宣战。10月(八月)法军攻占台湾基隆,进犯淡水,被台湾军民击退。翌年3月(光绪十一年一月)法国舰队侵扰浙江镇海一带,当地军民迎头痛击。在中越边界,1885年2月(光绪十一年一月)法军占领镇南关。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荐举起用老将冯子材为关外军务帮办,重行部署战备。3月(二月)冯子材大败法军于镇南关关前隘,并乘胜追击,收复谅山。与此同时,西路刘永福和岑毓英也取得临洮之战的胜利。整个越北进入全线反攻阶段。法国国内震骇,茹费理内阁因战败倒台。但是,清政府却主张“乘胜即收”,向战败的法国乞降求和。4月4日(二月十九日)由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英国人金登干代表清政府,在巴黎与法国签订了《停战协定》。6月(四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缔结了正式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清政府以军事上的胜利,换取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连法国政府都感到惊人的意外。时人评论说:中法战争,“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中国人民反对法国侵略的战争。法国在十九世纪中期强占了中国邻邦越南的南部,接着又侵略北部,而且要以越南为基地进一步侵略中国。1873年,法军攻占河内,活动在中越边界的刘永福所领导的黑旗军应越南政府的邀请,多次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侵略军。但孤拔(AmédeéAnatole Prosper)所率的另一支法国侵略军,却攻入越南首都顺化,并强迫越南政府订立了《顺化条约》。法军占领顺化后,一面命令侵越法军向北进犯,一面要挟清政府撤退在越南北部的军队,召回刘永福,开放云南边界。面对法国侵略的威胁,清政府内意见分岐,奕訢、李鸿章极力主张妥协,而湘系集团及大多数官兵则主张抵抗。清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作些抗法准备。1883年12月,法国侵略军对驻守越南山西的清军和黑旗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8月,法国舰队进犯基隆。清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击退法军。法军转攻福州马江。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以及指挥无能,舰队仓促应战,全军覆灭。26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10月,法国舰队再次侵犯台湾。台湾军民奋勇杀敌,在淡水大败侵略军。1885年3月,法舰侵扰浙江镇海县,被中国守军击退。与此同时,法国侵略军又在中越边境地区发动进攻,侵犯广西镇南关。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起用老将冯子材为关外军务帮办,重新布署战备。3月下旬,法军猛攻关内御敌的长墙,有的爬上长墙。冯子材身先士卒,跃出墙外,全军将士跟着冲上去,同敌人展开肉搏战,法军溃退。越南人民也赶来参战,中越军民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要地,取得了巨大胜利。中越军民抗法战争的巨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者,导致了法国内阁的垮台。法国政府急于同清政府议和。清政府认为这是求和的好机会,就下令停战。6月,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缔结不平等的《中法新约》,同意法国在云南和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开埠通商;中国修建铁路时,应任用法国人。这样,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