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敬义夹持北宋程朱学派倡导的道德修养方法。《周易·文言传》:“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敬”是自我操持的道德修养方法。程颐以“主一”、“无适”为“敬”:“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粹言·论道篇》)。要求人们“无适”于人欲,“主一”于天理,故视“主敬”为“存理灭欲”的首要工夫。“纯乎敬,则己与理一”,反之,“一不敬,则私欲万端生焉,害仁,此为大。”(同上)程颐又以“集义”与“主敬”相配合,认为“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是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遗书》卷二十八)。视“集义”为理性自觉的“顺理”行为。二程认为:“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此。”(《遗书》卷五)朱熹作了进一步发展,认为“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朱子语类》卷十二)。“敬则天理常明,自然人欲惩窒消治”。又为贯彻动静、有事无事的工夫,“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也”。故朱熹视“敬字工夫”为“圣门第一义”(同上)。强调“主敬”与“集义”的统一,认为“敬义不是两事”,“须敬义夹持,循环无端,则内外透彻”(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