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教化
释义 教化元唐兀人。昔里钤部孙。至元十七年(1280),父爱鲁迁云南行省右丞,袭职为大名路达鲁花赤,兼新附军万户。二十三年,任江淮行省右丞。后迁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大德三年(1299),被江南行台弹劾受贿三万余锭,诏免问。十一年成宗死,赞哈剌哈孙拥立之谋,奉命北迎武宗。武宗立,任中书平章政事。至大元年(1308),加授太子太保、太尉,封魏国公。二年,江南行台劾以贪鄙无行,不宜授与尊爵,被罢职。
教化儒家用语。特指以民为主要对象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感化。孔子主张治民应“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实行富而“教之”的政策。孟子以为“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禽兽”(《孟子·滕文公上》),强调对民实行“德教”的重要性。“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荀子概括说:“礼义教化,是齐之也。”(《荀子·议兵》)认为用礼义道德之教才能服人之心,是齐一人心之术。《礼记·经解》也认为:“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董仲舒总结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建议汉武帝“退而更化”,“复修教化而崇起之”。指出:“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也,其堤防完也。”(《举贤良对策》)认为要使民“成性”为善,必待圣王之“外教然后能善”。“天生之,地载之,圣人教之。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心之所好,体必安之;君之所好,民必从之。……故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反映了“教化”的封建家长制的特点。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9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