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效象度形 |
释义 | 效象度形中国古代的一种科学方法。张衡《灵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认为分布于天地的万物具有一定形象。形象为人所感知,又被人据以考效、度量其物。空宇中物“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考效而得认识“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又考效天地形象,从而得出结论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浑天仪》)又认为要考效物象,须先“立度”(《灵宪》)即度量其形;“通而度之”(《灵宪》)以量度来研究天地。又依据所量度的天球来计算日月五星运行,“近天则迟,远天则速”;“方星巡镇,必因常度,苟或盈缩,不逾于次”。又本效象度形成果,从事拟象。“准之于浑体”,并由此改进观察用的浑仪和创制演示用的水运浑天仪。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