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据于德
释义 据于德以道德为根据。《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朱熹解“据”为“执守之意”;“德”为“得”。意即“得其道于心而不失”。郑玄注:“德,三德也。一曰至德,二曰敏德,三曰孝德。”《论语》中的“德”,均含有道德、品质之意。孔子重视道德的价值,主张根据道德来处理政事,此即构成了他的德治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同上)认为用德化来治理社会,人民不但知道廉耻,而且人心也会归服,就像群星环绕着北极星一样。他反对单纯以杀戮行事,主张统治者用自己的道德榜样来感化人民,如对季康子云:“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