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指南针用于航海 |
释义 | 指南针用于航海史籍中最早的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是在北宋。我国古代航海业相当发达,秦汉时期就已同朝鲜、日本有了海上交往。到了隋唐五代,同阿拉伯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已十分密切。宋代开始,中国庞大的商船队经常行驶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上。海上交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南针的忠实指航。宋代以前,海上航行只能依据日月星辰来定位。遇到阴天下雨,便无计可施,只好停船,等待天晴。指南针用于航海之后,则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极大地提高了航行效率。北宋朱彧在《萍州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云:“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此时在海上航行中,指南针已经同广大船员的命运休戚相关了。随着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不断应用,它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海上指航仪器,到了元代,不论阴晴昼夜,都依赖指南针的正确导航。也正是由于这种指向仪器的日益完备,才导致了日后的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路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世界航海壮举。从而大大加速了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促进了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