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中大夫 |
释义 | 中大夫官名。(1)春秋时晋、齐等国大夫分上、中、下三等,此为第二等。战国时魏国等国亦置。(2)秦代置,为皇帝侍从官员。西汉初沿置,掌议论,侍从皇帝左右,秩比二千石。无定员,多时至数十人。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称光禄大夫。(3)汉代置,为王国官,多以文学之士充任,常受任奉使京师或出使诸王国。晋、南北朝沿置。(4)北魏置,为职事官,如典命中大夫等。太和改制罢。西魏、北周置为六府诸司长官,正五命。隋开皇元年(581)罢。(5)唐代置,为文散官,从四品下。北宋初沿置,从四品下。元丰改制后,改为正五品寄禄官。金复置为文散官,从四品中。元改为从三品,宣授。明为从三品,升授。 中大夫战国时期,三晋、齐、燕等的爵秩等级之一。如魏国的贾曾为魏国的“中大夫”(见《史记·范睢列传》)。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