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
释义 | 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思想理论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一次大论战。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知识界迫切要求探讨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以便弄清中国革命的方向,因而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历史的论战。论战的中心是当时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1930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革命知识分子王学文等,在《新思潮》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当时中国经济是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半殖民地的封建经济,这种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托派严灵峰、任曙等为了取消革命,否定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便在《动力》杂志上撰文反对王学文等人的观点,断言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优势,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1932年郭沫若、吕振羽等指出殷代、西周是奴隶社会,春秋、秦汉到鸦片战争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托派分子李季只承认西周到东周末为“封建时代”,而称秦至鸦片战争为“前资本主义时代”。经过论战,揭露了严、任、李等人的反动面目,扩大了马列主义思想影响,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前进道路。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