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慎言 |
释义 | 《慎言》明王廷相著。作于嘉靖初。十三卷。包括《道体》、《乾运》、《作圣》等十三篇。自称:“自知道以来,仰观俯察,验幽核明,有会于心,即记于册,三十余年,言及数万。信阳无涯孟君见之曰,‘义守中正,不惑非道,此非慎言其余乎?’遂以慎言名之”(《序》)。认为“气者造化之本”,而“气有聚散,无灭息”(《道体》)。强调“有形亦是气,无形亦是气,道寓其中矣”(同上)。提出“君子之学,博于外而尤贵中于内;讨诸理而尤贵达于事”(《潜心》)的治学方法,但又认为“道心亦与生而固有”,“人心亦与生而恒存”(《问成性》)。视认为“名教”是圣人根据防乱致治的需要而制订的,“圣人缘生民而为治,修其性之善者以立教,名教立而善恶准焉”。主张“践天理,禁人欲”,“道义者,心之天理也,知之必践之,以为金而椟之。戾乎道义者,心之私欲也,知之且禁之,以为砂铄而弃之。”有嘉靖十二年(1533)刻本,今收入《王廷相集》。 慎言书名。明王廷相撰。十三卷。取《论语》“慎言其余”之意。积三十余年而成。分《道体》、《乾运》、《作圣》、《问成性》、《见闻》、《潜心》、《五行》等十三篇。着重论述“离气无道”,“离气无性”,“道体不可言无”,反对理学家“理能生气”之说,指出此“即老氏‘道生天地’”之论(《道体篇》)。重视人为作用,强调“人定亦能胜天”(《五行》)。编入《王氏家藏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