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意象透莹明王廷相诗论之一。王廷相继承和发挥司空图、严羽的美学思想,提出“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黏著”(《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认为诗如“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自睹,难以实求是也”。强调诗的意象要蕴藉含蓄,旨远寄深。余味曲苞,耐人寻味;强调意象要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只有如此,才能“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才能称得上是“鸿才之妙拟,哲匠之冥造”。认为要想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图画式的“意象”,必须在“运意、定格、结篇、练句”四方面下工夫。运意就是“诗之神气,贵圆融而忌 滞”,要求做到“超诣变化,随模肖形,与造化同工者,精于意者也”;“定格”就是“诗之志向,贵高古而忌芜乱”,要求做到“构情古始,侵《风》匹《雅》,不涉凡近者,精于格者也”;“结篇”就是“诗之体质,贵贯通而忌支离”,要求做到“比类摄故,辞断意属,如贯珠累累者,精于篇者也”;“练句”就是“诗之肢骸,贵委屈而忌直率”,要求做到“机理混含,辞鲜意多,不犯轻佻者,精于句者也”。要创造出诗之“意象”,诗人须培养“三会”的素质,“何谓三会?博学以养才,广著以养气,经事以养道也。才不赡则寡陋而无文,气不充则思短而不属,事不历则理舛而犯义。三者所以弥纶四务之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