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总制钱
释义 总制钱南宋向地方征调的若干项财赋和杂税之总称。绍兴五年(1135),参知政事孟庾提领措置财用,设总制司,奏请令州军再增收头子钱,又先次拘收耆户长雇钱、抵当四分息钱、转运司移用钱、勘合朱墨钱、常平司七分钱、人户合零就整二税钱、免役一分宽剩钱、官户不减半民户增三分役钱、常平司五分头子钱、出卖系官田舍钱、茶盐司袋息钱等二十余项,合称总制钱,别立帐收管,供朝廷调用。总制钱是南宋重要财政收入。

总制钱 

杂税名。北宋宣和末,东南用兵,设经制司,以陈亨伯兼经制使,增收杂税,如取量添酒钱及增一分税钱,头子、卖契等钱,敛法甚微而所补不细。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在扬州,四方贡赋不能如期送交,大臣建议用陈亨伯法。于是,以添酒钱、添卖糟钱、典卖田宅增牙税钱,官员等请给头子钱、楼店务增三分房钱,充经制钱,令两浙、江东西、荆湖南北、福建、二广施行,绍兴五年(1135)参政孟庾提领措施财用,改经制司为总制司,又在经制钱的基础上增加新名目,改称总制钱。提领其事者为总制使。总制钱成为南宋的重要财政收入。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