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性灵派 |
释义 | 性灵派形成于清乾隆年间的诗流派。著名诗人袁枚是这一派的主要代表。其名称由袁枚提倡“性灵说”而来。袁枚论诗不以尊唐宗宋为指归,认为“诗有工拙,而无今古”(《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作诗应该抒发自己的真性情,而且不能限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也不必尽“关系人伦日用”。要求把诗歌从道貌岸然的政治伦理功用中解放出来,恢复诗歌平易近人的面目。在创作上,袁枚以“灵性”、“灵机”、“灵巧”来药沈德潜的呆滞、笨拙。就“灵性”而言,他重视作诗的“天才”;就“灵机”而言,他强调创作的灵感触发,兴会所至;就“灵巧”而言,他追求新鲜、生动、生趣盎然、清新隽妙的风格(以上见《随园诗话》)。他的诗歌正是以其风情妩媚,“杂以市道”(邵祖平《无尽藏诗话》),通俗轻灵,平易近人,而风靡于世,因此而成为诗坛盟主。然袁枚的创作中时有轻薄浮滑的倾向,当时洪亮吉即有“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之评(见《北江诗话》)。在乾嘉诗坛,性灵派影响最大,对于清代诗歌和诗学理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当时与袁枚齐名的诗人还有赵翼和蒋士铨。赵翼的诗论诗风与袁枚一致,也是性灵派主要诗人。而蒋士铨则与性灵派诗风迥异,非性灵派中人。此外在袁枚同时和其后以“性灵说”为尚的重要诗人还有张问陶、孙原湘、祖之望、凌扬藻、邵葆祺、龚![]()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