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性气相资 |
释义 | 性气相资明王廷相的人性论命题。王廷相主张“性生于气”,“性与气相资”,认为“论性也不可以离气,论气也不得以遗性。”批驳宋儒把人性分成“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他说:“人有二性,此宋儒之大惑也。夫性,生之理也。……余以为人物之性无非气质所为者,离气言性,则性无处所,与虚同归;离性言气,则气非生动,与死同途;是性与气相资,而有不得相离者也。”(《答薛君采论性书》)王廷相的性,是指在人的生理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人的认识过程而获得的仁义礼智等道德情操。“仁义礼智,儒者之所谓性也。自今论之,如出于心之爱为仁,出于心之宜为义,出于心之敬为礼,出于心之知为智,皆人之知觉运动为之而后成也。苟无人焉,则无心矣,无心则仁义礼智出于何所乎?”“故有生则有性可言,无生则性灭矣,安得取而言之?是性之有无,缘于气之聚散。若曰超然于形气之外,以聚散而为有无,即佛氏所谓‘四大之外,别有真性’矣,岂非谬幽之论乎?此不待智者而后知也。精神魂魄,气也,人之生也;仁义礼智,性也,生之理也;知觉运动,灵也,性之才也。三物者一贯之道也。”(《横渠理气辩》)既然人有生才有性,性与气是“相有而不可离”,因此,人只有一性,即气质之性。他批评宋儒离气言性,以为“超然于形气之外”有“天地之性”的说法,实际上是佛氏的“四大之外,别有真性”的翻版。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