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忻口战役 |
释义 | 忻口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为保卫太原,在忻口地区进行的阵地阻击战。1937年9月下旬,日军发动了以侵占太原为目标的攻势。10月上旬,日军连陷代县、崞县、原平。国民党政府为挽救危局,调集八个军又三个师的兵力,共十八万余人,编成左中右三路兵团,在忻口以北的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一线布防,阻击日军。从10月13日开始,日军一个师团、两个旅团和特种部队等约五、六万人,在飞机、战车和重炮的掩护下,猛攻忻口。中国守军奋勇抵抗,经过半个月的阵地争夺战,日军被歼两万人,中国军队伤亡五万五千多人,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和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等不幸阵亡。为策应晋北战场,侵占石家庄的日军分兵沿正太路西进,于10月下旬占领娘子关,进迫榆次,威胁太原。忻口中国军队由于苦战兼旬,精疲力尽,加之晋东战况不利,遂于11月2日南撤,忻口战役结束, 9日太原失陷。忻口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抗战的高峰。此后八路军开辟的敌后战场便成为华北抗战的主要战场。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