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御前会议和清室对外宣战 |
释义 | 御前会议和清室对外宣战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西摩率联军进犯北京,各国军舰逼近大沽口。清政府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争吵不休,慈禧太后倾向主战,于6月16日至19日(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连续四次召开有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参加的御前会议,决定对策。在16日第一次御前会议上,以载漪为代表的主战派和以许景澄等为首的主和派,围绕对八国联军的“战”与“和”、对义和团的“剿”与“抚”问题激烈交锋。主和派以“万无以一国尽敌诸国之理”,主和反战,对义和团力主镇压以求得列强谅解。载漪等提出不宣战会丧失人心,依靠义和团“法术”和董福祥甘军即能报仇雪耻。光绪皇帝站在主和派一边,力言“断无同时开衅各国之理”。慈禧太后主张“以顺民心为最重要”,会议以主和派取得优势而结束。会后两派积极活动。载漪伪造列强要慈禧太后“归政照会”。慈禧太后于次日召开了第二次御前会议。主和派重申“剿团和洋”主张,认为用“乱民”宣战会自取灭亡。光绪皇帝说义和团是乌合之众,不能代表中国民心。载漪与立山争辩团民法术灵验与否,互以对方“当夷”为词,词色激烈。主战官僚二十余人痛哭会奏,支持载漪的主张。慈禧太后公布了“归政照会”,决心一战,会后一面命徐用仪、立山、联沅前往使馆请求各国公使劝阻联军入侵,“如华欲开衅,可即下旗回”;一面令荣禄备战,通令各省督抚派兵勤王。是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电奏,反对宣战,力主“剿灭”团民。主和派得到封疆大吏支持而活跃起来。慈禧太后召开第三次御前会议,会上主战派“请攻使馆”、“慑使臣”以期“使馆朝夷,皇位夕易”的建议得到慈禧太后的同意。主和派王文韶、联沅等群起反对抚团剿洋,遭到慈禧太后怒骂斥责。载澜以“通夷”请杀联沅以退联军,主和派反唇相讥,气氛紧张。但主和者人数众多,慈禧太后在会后仍令王文韶、立山等前往使馆要各公使劝阻联军进犯京城。19日(二十三日)大沽炮台失陷消息传来,清室震动,慈禧太后立即召开第四次御前会议,归政失权的恐惧,使慈禧太后坚定了宣战决心。光绪皇帝和主和官员痛哭披陈均无法挽回。宣战终成定局。是日照会各国公使,限二十四小时离京赴津,由清军护送。次日,慈禧太后随即谕令各省督抚备战,“共挽危局”。下午即下令攻打使馆。6月21日(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颁布了宣战上谕,同时颁旨招抚义和团,“借御外侮”。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