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徐陵
释义 徐陵①(507—583)南朝陈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字孝穆。徐摛之子。梁普通二年(521),为宁蛮校尉晋安王萧纲宁蛮府参军事。太清二年(548)使魏被留。后北齐送萧渊明使入主梁嗣,始得还朝。陈文帝时,任御史中丞,曾弹奏帝弟司空安成王顼。后任吏部尚书领大著作。宣帝太建四年(572)迁尚书、左仆射。次年,朝议伐北齐时,独举吴明彻为帅,裴忌为副,遂克淮南数十州。后主即位,为侍中、太子少傅。诗文剪裁巧密,多有新意。与庾信并称“徐庾”。诗文称“徐庾体”。有集三十卷。已佚,后人辑有《徐孝穆集》。所编《玉台新咏》十卷传于今。②地名。在今江苏丹徒县西。三国吴黄武元年(222),魏曹休使臧霸袭攻徐陵,即此。
徐陵(507—583)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幼能属文。博览史籍。梁中大通三年(531),充东宫学士,迁尚书度支郎,出为上虞令。太清二年(548),以通直散骑常侍使魏。承圣三年(554)始返。绍泰二年(556),使齐,还除给事黄门侍郎、秘书监。入陈,加散骑常侍,为五兵尚书、领大著作。后迁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世称“徐仆射”。历官丹阳尹、中书监、侍中。后主时迁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后主诏称其“弱龄学尚,登朝秀颖,业高名辈,文曰词宗”(《陈书》本传)。精通儒学,崇尚释教,聪慧富才,文思敏捷。《陈书》谓:“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文以四六骈体为主,多为表册、书简、墓志。文势流畅圆融,结构精整绵密,语句骈俪工致,尤长于用典。其诗多为唱和应酬之作,内容贫弱,诗风轻艳,尤尚藻饰,明王世贞称为“淫丽之辞”(《艺苑卮言》)。形式工巧细密,气格绮靡雅媚,波及一代诗坛。部分乐府或健爽豪雄,或清新流丽。不少诗篇用韵平仄相间,音律和谐,推进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清王士禛认为“陈朝寥寥,孝穆称首”(《带经堂诗话》)。与北周庾信齐名,世称“徐庾”。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徐仆射集》。另编有《玉台新咏》。生平事迹见《陈书》卷二六、《南史》卷六二。

徐陵  507—583

南朝梁陈之际大臣、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徐摛子。少聪慧,及长,博涉史籍,能言善辩。梁武帝时,为东宫学士,迁尚书度支郎。后以通直散骑常侍身份出使东魏,不辱使命。梁敬帝绍泰二年(556),又出使北齐,回朝后除给事黄门侍郎、秘书监。仕陈后,累有升迁。陈文帝天嘉六年(565),任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居官不畏权贵,朝廷肃然,文武百官无不叹服。陈宣帝即位,封建昌县侯,授尚书右仆射。太建五年(573),陈准备北伐,他力排众议,推荐吴明彻为大都督率师出征,遂收复江北大片土地。又加官侍中,迁丹阳尹、中书监等。陈后主即位,迁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余如故。不久病卒。他平生不贪钱财,为人慈善,常接济亲友。以文笔绝佳,朝廷文檄诏令,皆出其手。诗文辞藻绮丽,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虽是一代文宗,从不以此轻视别人,对于年轻人乐于提携,诲人不倦。生前编有《玉台新咏》十卷,为现存较早之诗歌总集。后人辑有《徐孝穆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