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中国哲学史问题讨论专辑
释义 《中国哲学史问题讨论专辑》《哲学研究》编辑部编辑。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57年1月22—2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持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参加座谈会有众多著名学者。本专辑搜集了座谈会的发言以及相关的文章,共收录论文55篇。1947年苏共中央书记日丹诺夫提出了哲学史的定义:“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底胚胎、发生、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从与唯心主义派别斗争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后,这一哲学史定义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指导原则。座谈会的核心问题是这一哲学史定义是否适对于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研究?由此主要讨论了三方面问题: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如何评价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如何继承中国哲学的遗产。任继愈、贺麟、冯友兰等对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提出质疑。任继愈明确指出,就中国哲学史研究而言,这一定义存在三个缺陷:一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哲学家不多,因而中国哲学史中值得研究的对象寥寥无几;二是没有注意到哲学史上的辩证法,而中国哲学辩证法特别丰富;三是没有给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应有的地位。贺麟认为哲学史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是两个固定的阵营,它们互相斗争,也互相吸收,好的唯心主义曾在政治上起过进步作用。冯友兰提出中国哲学史上的很多命题,既有“具体意义”又有“抽象意义”,前者往往是与封建统治阶级相联系的,不能继承;而后者包含着具有普遍价值的思想,可以继承。这被概括为“抽象继承法”。座谈会的总结性发言维护了日丹诺夫的定义,否定了上述的质疑。专辑的编辑遵循“集思广益”、“求同存异”的原则,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哲学界对中国哲学史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和探索。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