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徐幹
释义 徐幹(171—218)汉魏之际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官至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中郎将文学。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名实关系上。认为“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也”(《中论·考伪》)。先有实,后有名,实是名的基础,名是对实的反映。指出“名有同而实异者”和“名有异而实同者”(《谴支》)两种情况,认为“名实之不相当也,其所从来尚(久)矣”(《审大臣》)。批评汉末真伪相冒、名实乖离的“乱德之道”。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开汉魏之际名理之学的先河。但又说“不闻为闻,不显为显”,认为无名实际上是最大的名,表现出其名实观有向玄学无名发展的倾向。主张分职设官,察举取士,循名责实。认为“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氏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智行》)。把才智的多寡作为品评人物的标准,表现出重才智、轻德行的用人观点,说“故圣人贵才智之特能立功立事益于世矣。如愆过多,才智少,作乱有余而立功不足”(同上)。为魏晋时期才性之辩做了准备。还反对当时流行的训诂章句之学,认为“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治学》)。主张“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同上)。对魏晋重义理、鄙章句的治学方法有较大影响。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徐幹(171—218)东汉末思想家、文学家。字伟长。北海剧县(今山东昌乐)人。博览传记,操翰成文。恬淡寡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建安初,辟司空曹操府,后除上艾长,以疾不行。建安中,复为司空军谋祭酒掾、五官中郎将文学。以疾卒。与孔融、王粲、陈琳、应玚、阮瑀、刘桢齐名,号“建安七子”。其诗多言闺情,缱绻低徊,深致宛笃。《室思诗》是其代表作。赋论哀辞称誉当时,曹丕《典论·论文》谓其“《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衡)、蔡(邕)不过也”。所作《中论》认为:“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反对当时流行的训诂章句之学。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徐伟长集》。生平事迹见《三国志》卷二一。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