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徐干
释义 徐干(幹)①东汉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章帝建初五年(80),上疏请与班超征伐龟兹。遂以假司马将弛刑及义从千人与超合击,大破疏勒都尉番辰。八年,迁军司马。及龟兹等国降,超迁都护,任为长史,屯疏勒,共同镇抚西域。②(171—218)东汉北海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人,字伟长。“建安七子”之一。“聪识洽闻,操翰成章”。淡于仕进,“轻官忽禄,不耽世荣”(《三国志·魏志·徐干传》裴注引《先贤行状》)。建安中,举官不就。后官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中郎将文学。以儒学为主,博采名、法。针对汉末名实乖离,强调“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也”(《中论·考伪篇》),指出名后实先,名是实的反映。主张分职设官,察举取士,循名责实。反对训诂章句之学,主张修本仁义,弭息党争,提倡智行,要求明赏罚,慎听从,重爵禄,言信行果,改变当时之政治风气。著有《中论》二卷、二十篇。另有集已散佚。明崇祯、清乾隆《汇刻建安七子集》,辑《徐伟长集》六卷。

徐干  170—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人。汉末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十四岁开始读五经,不到二十岁,把五经读得烂熟,博览强记,提笔成文。东汉灵帝末年,许多贵族子弟“结党权门,交援求名”(《中论·序》),以求封爵。徐干对此很反感,不与这些人来往,以读六艺之书来娱乐心志。建安中,曹操认为他的行为和才学与众不同,特加礼聘,要他出来做官,他因病推辞。又授上艾县县令,仍因病未就职。后任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中郎将文学。徐干随曹操征战五、六年,病情转重,于是深居穷巷,安心养病,淡泊无为,恪守儒家圣贤之道。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死于瘟疫。

现存徐干的主要著作是《中论》。对此,曹丕给予很高评价“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与吴质书》)徐干的赋在当时和齐梁之际颇为著名。曹丕认为徐干的赋可与王粲的赋相匹敌,还说徐干的“《玄猿》、《漏卮》、《圆扇》、《桔赋》虽张(衡)蔡(邕)不过也。”(《典论·论文》)刘勰也称赞徐干“以赋、论标美”(《文心雕龙·才略》)。但这些作品多已散失。清代严可均编的《全汉文》辑有他的《齐都》、《西征》、《圆扇》等六篇赋的残文。

他的诗以《室思》六首较为有名。沉郁哀婉,真挚亲切,心理刻划方面也有特点。其中“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等句,后世传诵不绝,拟作者甚多,乐府杂曲《自君之出矣》即源于此。《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五卷,已散佚。后人辑有《徐伟长集》。另有哲学著作《中论》二卷,今存。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