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徐元文
释义
徐元文(1634—1691)清江南昆山(今属江苏)人,字公肃,号立斋。顺治进士,授修撰。康熙十三年(1674)擢内阁学士,充重修《太宗实录》副总裁。次年,改翰林院掌院学士。十八年为《明史》监修总裁官,疏荐明遗老耆儒,延入史馆。时纂修《平定三逆方略》、《政治典训》、《一统志》,命并充总裁官。二十八年,为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九年诏修三朝国史,亦为总裁官。因与其兄乾学、秉义同至显贵,在朝颇有权势,广收贿赂,又纵子侄家人扰害地方,同年五月,被劾解职归里。著有《含经堂集》。

徐元文  1634—1691

字公肃,号立斋。昆山人。徐元文与兄徐乾学、弟徐秉义均为进士,人称“昆山三徐”。

徐文元,勤奋好学,穷治六经,旁及百家,讲究明理致用。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十六年中一甲一名状元。顺治帝于乾清门召见,回宫对孝庄皇太后说:“今岁得一佳状元”。命为翰林院修撰。

康熙八年(1669)任陕西乡试正考官,主持陕西乡试,多从贫寒苦读之士中录取人才,在陕西造成良好影响。九年,升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注意兴教办学,认为“自古人才盛衰,视学校兴替”。(《国朝耆献类征初编》)请求康熙令各省定期举荐优生,选品学兼优,年龄少壮者入太学,培养经世致用人才。清廷下旨予以施行,并著为令。至于捐纳官员事例,徐元文认为是三藩之乱,急需军资所致,现在应下令停止。疏上,下部议,捐纳之例“自河工外,得一切停止。”(张玉书《徐元文神道碑》)徐元文任国监祭酒期间,注意整肃士风,勤于教授,严格考试,审慎咨送,国子监士风端正,学生都敬佩他。颇受康熙帝赞誉。康熙十三年(1674)徐元文升内阁学士兼部侍郎,任重修《太宗实录》副总裁,次年改翰林院掌院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每日在弘德殿进讲,得到康熙的赞许。康熙二十二岁,对进讲孔孟之道及五经宋儒之言,已不能满足,命徐元文进讲《通鉴》。徐元文“举其要,畅其旨,相当务之急,以立言”(韩菼《徐元文行状》),编成讲义,呈送康熙,康熙受益匪浅。

徐元文正直敢言,三藩之乱平定后,大臣歌功颂德,请康熙封泰山,徐元文力排众议。提出当务之急是“振纲纪”、“核名实”、“崇清议”、“厉廉耻”,革除旧习,大臣见其言过直,劝他不要上奏。徐元文毅然上奏。康熙免登封泰山之典。康熙二十三年,徐元文奉命监修明史,至南明一段,因抗清频繁,事多有碍,有人主张以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为断。徐元文坚持应写南明诸王,康熙帝同意了徐元文的意见。康熙二十八年(1689),授徐元文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不久因徐元文子侄霸占田房,革菅人命,康熙帝命徐元文致仕回籍,回家时,舟过临清榷关,关吏令停船搜查,只查出图书数千卷和俸金三百两。徐元文因受到关吏的摧辱,咯血不止,回家一年,于康熙三十年(1691)卒,年五十八岁。著有《含经堂集》、《明史稿》。尼布楚条约签定后,撰《俄罗斯疆界碑记》,刻石于格尔必齐河畔。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