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彍骑
释义
唐高宗、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当番多不按时更代,故逃亡者众,宿卫之数不足,府兵制逐渐废弛。玄宗开元十年(722)宰相张说建议募兵宿卫,次年选京兆、蒲、同、岐、华等州府兵及白丁,加上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称长从宿卫,一年两番,州县不得役使,以代替府兵宿卫旧制。次年,更号曰骑。十三年,以骑分隶十二卫,为六番,每卫万人。初期尚注意训练,兵士素质亦佳,天宝后,应募者皆市井负贩无赖之徒,缺乏训练,又未经战阵,毫无战斗力。安史之乱爆发后,“皆不能受甲”,故骑法又渐废弛,地方上则方镇之兵越来越盛,中央兵力越来越弱,直至唐亡。

彍骑 

自唐高宗、武则天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逐渐破坏,上番宿卫多不按时进行更换,兵士渐有逃亡,至是府兵渐少,宿卫任务不能完成。因此在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加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每岁二番。开元十二年,更号曰“彍骑”。十三年,开始以彍骑分隶十二卫,总十二万,为六番,每卫万人。京兆彍骑六万六千,华州六千,同州九千,蒲州一万二千三百,绛州三千六百,晋州一千五百,岐州六千,河南府三千,陕、虢、汝、郑、怀、汴六州各六百,内弩手六千。其兵来源皆择下户白丁、宗丁、品子身体强壮身高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则兼以户八等五尺以上的男丁补充,以上兵士家皆免征镇、赋役。并为四籍,分别由兵部、州、县、卫来掌管。十人为火,五火为团。又择材勇者为番头,率领习射和番上宿卫。天宝以后,彍骑之法渐坏,其后徒有虚名。以前府人视番上宿卫者为侍官,言侍卫天子;这时卫佐悉以借姻戚之家为僮仆执役,京师之人“认为”是羞耻之事,甚至互相辱骂必”说对方为侍官。而此时六军宿卫皆市人子弟,“富者贩缯彩,食梁肉,壮者为角觝、拔河、翘木、扛铁之戏”(《新唐书·兵志》)。他们根本不进行军事训练,及至安禄山起兵叛乱,他们也就根本无法进行作战和平定叛乱,保卫京师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