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张遇贤起义 |
释义 | 张遇贤起义五代时南汉农民起义。南汉统治者刘䶮以下,奢侈暴虐,残忍异常。循州(今广东龙川西)农民纷纷起义。光天元年(公元942年),共推博罗县小吏张遇贤为首,号“中天八国王”,改元永乐,署置百官,建立农民政权。义军身着红衣,被称为“赤军子”。他们攻克循州后,又转战惠州、潮州,声势大振。后击败南汉亲王率领的禁军,拥有岭东大部地区。南汉朝廷增兵围剿,起义军频战不利,遂越过大庾岭,转战于南唐虔州(今江西赣州)境内。义军连下数县,迅速扩至十余万人。张遇贤以地势险要的白云洞(今江西于都县白云峰下)为据点,建造宫室营署,并积极向四周发展。南唐急调大将严恩、边镐统兵赴援虔州。边镐重用当地土豪,采取各种手段,分化瓦解义军。而起义军首领张遇贤等凡大事必祷告于神,缺乏政治军事才能,又身处异乡,人地两疏,屡战失利,终为南唐军所灭。张遇贤为叛徒执送唐军,被杀。 张遇贤起义这是五代时期发生在南方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南汉主刘岩残暴奢侈,设立灌鼻、割舌、水狱等酷刑迫害人民,聚敛民财,以金银珠宝装饰宫殿,民众难以忍受其残暴统治,便纷纷聚众起义。晋高祖天福七年、南汉高祖大有十五年(942)四月,刘岩死,子洪度嗣。洪度荒淫无道,南汉境内民众起义于是汇成张遇贤起义。张遇贤为循州(治今广东龙川)所属博县(今广东博县)小吏,于是年七月为众推举为起义军首领,称中天八国王,改元永乐,置百官。张遇贤率义军攻入循州,杀刺史刘传,东方州县多为遇贤占领。次年七月,张遇贤在循州为南汉刘洪昌、刘洪杲军所败,遇贤率众十余万北上,攻南唐之虔州(今江西赣州),陷诸县,南唐军据守虔州城,遇贤屯兵于白云洞(今江西于都县西),建造宫室营房。是年十月,南唐遣边镐、严恩率大军到虔州攻遇贤。南唐军从白云洞后偷袭,遇贤兵败,奔别将李台,台执遇贤降南唐。是月,遇贤被害于金陵。张遇贤起义持续一年零三个月,震动南方两国。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