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中国佛教 |
释义 | 中国佛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苦”,“苦”的原因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惑”、“业”所致,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轮回报应,摆脱痛苦之路,唯有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才有可能达到“涅槃”的最高境界。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流传于内地的是佛教的汉语经典系,流传于西藏和蒙古地区的是藏语经典系,两者都是北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在一些地区也流传小乘佛教。两汉之际,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依附于社会上盛行的黄老神仙术。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依附于玄学。一些上层人物也信仰佛教,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佛寺建筑、石窟艺术盛极一时。并由微而著地形成寺院经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灭佛,无法制止佛教日益发展的趋势。隋、唐时代,寺院经济日益雄厚,僧尼众多,佛教经典的翻译由国家主持,质量高而数量多。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自成体系的宗派,法相宗、华严宗、净士宗、天台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相继出现。佛教由依附于道、玄的地位,发展成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寺院经济的扩展,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因而发生了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没收寺院财产,令僧尼还俗的事件。宋代,佛教、儒学、道教三方互相吸收调和。元代统治者特别尊崇喇嘛教。宋、元以后佛教,在统治者扶植下成为官方教化民众的工具。在西藏地区,公元七世纪时,松赞干布受他两个妻子尼泊尔公主和唐文成公主的影响,信奉了佛教,并依佛经的十戒,制定法律,教育民众。公元十世纪后期,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相互影响,相互斗争,融合成喇嘛教。公元十三世纪时,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支持,上层喇嘛开始掌握地方政权,并将该教传至蒙古地区。公元十五世纪,宗喀巴进行改革,创立格鲁派(即黄教),势力逐渐强大,掌握西藏政教大权。佛教的传播,寺院经济的发展,曾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伴随着佛教的宗教活动,也丰富了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文学等领域的文化宝藏,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