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张玉书
释义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属江苏)人,字素存,号润甫。顺治进士。康熙二十二年(1683)官翰林院掌院学士。二十六年升刑部尚书,次年调礼部,二十九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三十五年,圣祖征噶尔丹,参预机要。四十年侍从南巡,试江南士子。任大学士二十年,久任机务,为圣祖所重。后病卒。著作有《张文贞集》。
张玉书(1642—1711)清大臣、散文家。字素存,号润甫。江南丹徒(今属江苏)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左庶子,擢内阁学士,迁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丁父忧归,服除,起为刑部尚书,调兵部、礼部,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清圣祖征噶尔丹、南巡,皆扈行,深为帝所赏识。谥文贞。早以制义闻名,古文亦为时人所重,《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文“舂容典雅,沨沨乎盛世之音”,其诗张学仁、王豫《京江耆旧集》评为“气雄笔健,格调苍浑”。著有《文贞公集》,参与编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二六七、《清史列传》卷一〇、《国朝先正事略》卷七。

张玉书  1642—1711

字素存,号润甫,江南丹徒(今江苏丹徒)人。顺治十八年(1616)进士,为庶吉士。康熙三年(1644),授翰林院编修,后为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五年进讲称旨,升侍讲学士。二十年(1681)为内阁学士,经筵讲官。二十二年升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二十六年(1687),授刑部尚书。

康熙二十七年(1688),康熙命张玉书等视察河工,临行谕张玉书等:“此行当秉公陈奏,毋效熊一潇托故推诿为也。”(《清史稿》)玉书视察毕回京奏明:“中河安流,舟楫甚便”,船经中河,“免涉黄河百八十里之险,殊关紧要”(《清史列传》)所以建议批准靳辅治中河的建议,康熙准此议行。康熙二十八年(1689)帝南巡江苏丹阳,命张玉书再次观察河情。张玉书回奏颇切实际,措施可行,康熙较满意。二十九年,授张玉书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三十四年(1695)噶尔丹反,次年张玉书随康熙亲征,参与军事谋划。康熙三十六年(1697),大学士伊桑阿、张玉书等奉命纂修《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记述康熙三次征讨、平定噶尔丹始末。康熙四十六年(1707)河道总督张鹏翮请开溜淮套河,康熙亲临视察,见民冢甚多,非掘冢不能开河,遂责张鹏翮。张玉书曰“向者老人白英议引汶水南北分流,不若别作坝引汶水通漕,其下流专以淮水敌黄。黄水趋海,此万事利也”。得到康熙的赞同。

康熙四十九年(1710)以病乞归,康熙慰留。次年随康熙巡幸热河,病发,不久去世,年七十。赠太子太保,康熙亲书挽章,谥文贞。

张玉书在朝为官五十年,深得康熙倚重,著有《张文贞集》,参与编纂《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传世。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