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开中 |
释义 | ![]() ![]() 开中即“开中法”,亦称“中盐”。明代准许商人向沿边缴纳粮草、马匹,以换取定额的盐引(官府发给商人运销食盐的凭证,明代分作大引四百斤,小引二百斤),凭引领盐,运销到指定地区。《明史·食货志》:洪武三年(1370)“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盐法、边计相辅而行。”如太祖洪武三年(1370),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或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官府便给淮盐一小引(二百斤)。如此,商人有利可图,实际上就代替明政府运输一部分军粮。为了避免运输之苦,有的商人即在边地雇人屯垦,就地缴粮,换取盐引。英宗正统三年(1438),因边军缺马,实行纳马中盐法,根据沿边地区远近不同,缴纳上等马一匹,分别发给二十五引至一百引。开中法有利边防巩固。开中法在官商勾结下,营私舞弊,巧取豪夺,遭到破坏。孝宗弘治五年(1492)改为纳银领引。从此,边地商人徙家内地,边地米价腾贵,日见荒凉,明朝国防削弱。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