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杖
刑名。是封建帝王在朝廷上杖责臣下的一种刑罚,明代特有。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在宫殿上鞭死永嘉侯朱亮祖父子,还以蓄“异志”的罪名杖死亲侄朱文正,为廷杖之始。到英宗正统年间(1346—1449)皇帝在宫殿行杖成为常事。廷杖由司礼监监刑,锦衣卫施杖。宪宗成化以前不去衣,武宗正德初年,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常有杖死者。明朝死于廷杖的大臣不计其数,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因群臣谏阻南巡,杖言事者舒芬等一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世宗时因谏大礼事,一次廷杖大臣一百三十四人,死十六人。廷杖是明代弊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