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康广仁 |
释义 | 康广仁(1867—1898)清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名有溥,字广仁,以字行,号幼博,又号大中。康有为弟。曾任浙江小吏,因鄙蔑官场,挂冠而去。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澳门《知新报》总理,旋在上海倡设女学堂,经理大同译书局,为戒缠足会董事。迨康有为上书变法,他撰《联英策》宣传外交宜联英拒俄,内政宜首废八股取士之制,广开学校,讲求实用之学。二十四年到京师参与新政,助康有为拟新政奏稿,奔走甚力。戊戌政变时被捕下狱,犹言笑自若,尚言:“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旋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康幼博茂才遗稿》。 康广仁(1867—1898)近代诗文家。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康有为弟。少从兄学,不事举业。弱冠后,曾在浙江充小吏。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澳门办《知新报》。旋抵沪,倡设女学堂,经理大同译书局。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春,伴梁启超入都,参与变法维新,力主废科举。戊戌政变中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为文长于议论,具当时报刊政论“新文体”之特色。著有《康幼博茂才遗文》,收入《戊戌六君子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六四、康有为《亡弟幼博烈士移柩还乡告祭文》、梁启超《康烈士广仁传》等。 康广仁 1867—1898清末维新派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康有为之弟。原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中,以字行。广东南海人。少时精西语,鄙视八股科举,以为“国之弱亡”,皆其“锢塞人才所致”。二十岁以后曾为浙江小吏,因厌恶当时官场腐败,弃官从事维新活动。旋经梁启超介绍,结识报界巨擘汪康年。1897年2月,《知新报》在澳门刊行,康广仁出任总理。该报以“阐民政之公理”,宣传变法图存为宗旨,与上海《时务报》,湖南《湘学报》形成相互配合宣传维新的三大阵地。旋赴上海与梁启超等创女子学堂以“拯二兆人(女子)之吁命”。后与梁启超、谭嗣同、汪康年在《时务报》馆附设“戒缠足会”,任董事。为唤醒女性,拟向州县市集宣传,卑使“流风渐广”,革此弊习。同年秋冬间,在上海经办大同译书局。首译各国变法、宪法、商务之类的书籍,并出版了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百日维新期间,协助康有为拟具奏稿,积极从事布展新政工作。戊戌政变后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就义于北京,刑前在狱中犹云:“人才将倍出,何患无继哉!”(见《康南海自编年谱》)著有《康幼博茂才遗稿》。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