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庶吉士
释义
庶吉士明清由新进士中选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者。又称庶常。始设于明洪武年间,择进士俾观政于诸衙门,学习办事。六科及府部、翰林院均置。永乐二年(1404)专设于翰林院庶常馆,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写者入馆进学,称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名取《书经》“庶常吉士”之义。其后进士选庶吉士,或每科一选,或间科一选,或数科不选,无定制,无定额。在馆学习期间,无禄入,仅给酒馔房舍及纸笔膏烛之资。三年期满考试,优者留翰林院为编修、检讨等官,谓之留馆;次者出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清沿明制,每科一选。初于殿试后举行,雍正元年(1723)起改在朝考之后进行。光绪末停科举,以留学及本国大学毕业者廷试后选取,食七品俸,或径授编、检,与旧制不同。

庶吉士 

庶吉士之名本于《尚书》的“庶常吉士”,指周朝官府中办理日常政务的士。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命考取的进士到各衙门实习政务,称为观政进士,凡在翰林院,承敕监(掌给授诰敕之事)等衙门观政的进士都叫做庶吉士。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以后,庶吉士专属翰林院,通过馆选考试的才能成为庶吉士。馆选不是每科都有,时断时续。馆选后,以翰林院、詹事府官高资深者一人为教官,称教习。三年后学成,成绩优秀者留在翰林院做编修、检讨,次一等的出去做给事中、御史等官,叫做“散馆”。自明英宗天顺以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等官皆须由翰林出身。这时凡由进士经馆选而为庶吉士的人,都被人们看做是储相(即未来的宰相)。可见庶吉士虽然要晚几年才能做官授职,却处于相当优越的地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