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应县木塔 |
释义 | 应县木塔原名佛宫寺释迦塔。在今山西应县。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全木结构塔。全塔可分为四部分:4.4米高砖石垒砌的上下两层阶基;51.14米高全木结构塔身;1.86米高砖砌刹座;9.91米高铁铸塔刹。塔通高67.31米,底层直径30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为层檐式,五层六檐,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采用梁、枋、斗栱层层向上垒架,各层均有内外两槽立柱支撑梁架,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全塔使用斗栱五十四种,木柱间采用六十多种斜撑,梁、枋、短柱组成不同形式的复梁式木架。塔的结构浑然一体。塔内头层有释迦佛塑像,高约11米,佛座各角的若干护法力神和四层普贤像及两个菩萨的坐骑,造型保持辽塑风格。其他三层亦有佛、菩萨等塑像,但已失去本来面目。塔身经历代地震摇撼,仍巍然屹立,显示辽代木结构建筑的成就。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县木塔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全木结构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原名佛宫寺释迦塔,在山西应县。塔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底层为重檐,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第一层稍高,四周有围廊与环墙。第二层起,逐层向内收缩,每层之内均使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梁架,木柱之间运用多种木枋、短柱、木撑,组成复梁式结构,使整个塔内构架联为一体。塔顶为八角攒尖形,顶部有铁刹,结构坚固,外形美观。木塔细部构造,共采用60多种辽式斗拱,丰富多采,富于变化。塔内头层有释迦佛金身塑像,高约11米,佛座各角的护法神和四层普贤像及两个菩萨坐骑,造形保持了辽塑风格。其它三层的塑像,已失去辽风。塔通高67.31米,底层直径30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高层建筑。应县木塔历时九百多年,经受了元、明两代多次地震,仍岿然屹立,显示辽代木结构建筑的成就。近年来在整修佛像时,发现了辽代写经、刻经和木板套色绢质佛画等文物,对研究辽史具有重要价值。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