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广州黄花岗起义 |
释义 | 广州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亦称“辛亥广州起义”,或称“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这是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在同盟会的一些领导人中间出现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时,孙中山从美国经日本来到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等人开会,鼓励大家继续战斗。会上决定集中全党人力,物力于广州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会后,孙中山亲自去美洲募捐购械,黄兴、赵声等人在香港组织统筹部,由黄兴、赵声分别担任正、付部长,决定派人分别前往长江中下游各省联络,策动响应。又在广州设立了秘密机关数十处,1911年4月8日,香港统筹部召开会议,决定分十路进攻广州,从香港派敢死队八百人至广州发难,于13日(农历三月十五日)正式起义。8日,革命党人温生才刺杀了广州将军孚琦,引起清政府的警觉;同时,向海外订购的军火及募款也未到,起义被迫延期。不久,统筹部又获悉广州的一部分新军将于5月初退伍的消息,认为起义不宜再延。又由于清方防范极严,部分秘密机关已遭破坏,黄兴临时决定于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晚发动起义,进攻计划由原来十路改为四路,同时发动进攻。黄兴亲率一百多名革命党人奔袭总督衙,总督张鸣歧逃循。黄兴下令焚烧衙门,转攻督练公所。一路上,起义军与大队清军展开激烈的巷战,许多革命党人在苦战中壮烈牺牲,一部分被捕后英勇就义。黄兴负伤,退回香港。事后,广州革命者藩达微多方设法,由善堂出面收殓革命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因此这次起义又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起义的失败,使同盟会丧失了许多优秀干部,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烈士们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鼓午着人们踏着他们的血迹奋勇前进,不久即爆发了武昌起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