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常乃德
释义 常乃德(1898—1947)现代史学家。字燕生。山西榆次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曾留学日本,不久返国,后任教于燕京大学。1925年参加中国青年党,次年任中国青年党宣传部长。1927年主编《醒狮》周报。1934年起任教于山西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大学、齐鲁大学;曾主办《山西周报》,《学园》周刊,《国论》月刊,《青年阵线》。抗战期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提出以“生物史观”为基础的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是一种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有机构造;历史学就是必须对于历史这一件整个事实加上点理解作用。而所谓的“理解”就是哲学,历史学就是历史哲学或历史观。因此,历史考据学、历史著述、史学批评和历史方法都不是史学。历史哲学或历史观并不是从历史事实中总结出的,而是人类个人与社会集团心理之反映。社会是与生物一样的有机体,受生物学法则的支配。个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分生理和心理两大部分。社会经历了家族社会、部落社会、民族社会和国族社会四个阶段。国族社会即近代国家社会,而中国仍处于民族社会,所以长期遭受已进入国族社会的西方国家的侵略。民族性(即国民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原因,具有规定全体文化形态和性质的能力。因此,必须进行一场改造中国国民性的大规模社会革命,培养和树立“国家主义”的新观念,以“国家至上”为最高道德标准。认为唯物史观、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中国的“三害”,中国的未来要学习德国的集权统制,复兴法家思想。主要著作有《生物史观与社会》、《历史哲学论丛》、《哲学的有机论》、《生物史观研究》、《社会科学通论》、《中国思想小史》。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