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师说 |
释义 | 师说散文篇名。唐韩愈作。见《韩昌黎文集》。作于贞元十八年(802),系赠青年学子李蟠之作。柳宗元尝言:“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作品着重强调从师尊师之重要,剖析和批判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心理和言行。文中若干观点,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至今仍具借鉴和启迪作用。通篇结构谨严,立论鲜明,说理透彻,大量运用对比和排偶手法,行文饱含感情,有很强的逻辑性,颇能体现韩文特色。清林云铭评:“其行文错综变化,反复引证,似无段落可寻,一气读之,只觉意味无穷。”(《韩文起》) 师说篇名。唐韩愈著。提出师之职责乃传道、受业、解惑,认为人非生而知之,有惑则应求师以解,提倡从师不分先后长幼,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载《韩昌黎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