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崔元翰 |
释义 | 崔元翰(729—795)唐博陵(治今河北安平)人,名鹏,以字行。建中二年(781)状元。举贤良方正、博学宏词科,皆中甲第。李勉镇滑台,辟为从事。马燧闻其名,使为太原掌书记。后入为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及窦参为相,用为知制诰,诏令温雅,有典诰风。性刚简傲,不能取容于时,掌制诰二年而罢,改比部郎中。附裴延龄,诬告京兆尹李充不遂,愤恚而卒。勤学不倦,文章为时所称。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全唐文》存文十三篇。 崔元翰(729—795)唐文学家。名鹏,以字行。郡望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建中二年(781)进士。贞元三年(787)为太常博士,后为职方员外郎知制诰、比部郎中。有文名,亦能诗,论文主文以载道与复古。《全唐诗》存其诗七首,《全唐文》存其文十三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三七、《新唐书》卷二〇三。 崔元翰 ?—795唐朝文学家。名鹏,以字行。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登明经甲科,补湖城主薄,因母丧,而未仕。德宗建中二年(781)举进士,登博学宠词科。又于德宗贞元四年(788),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三举皆升甲第,时年已50余岁。始为义成军节度使李勉召为从事,后马燧闻其名,召为掌书记。入朝后,为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贞元七年(791)窦参辅政,用为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其训辞温厚典雅,典诰风浓重。其性情十分刚直孤傲,不善苟合取容,每发言论,耿直无阿,不闇仕途。故虽执掌诰令2年,官不见升,反于贞元八年(792)末,罢知制诰,左迁比部郎中。贞元十一年(795)卒,年逾70。元翰毕生苦心于文章,早年曾隐居白鹿山,治《诗经》、《易经》、《尚书》、《春秋》,著《演范》、《忘象》、《浑天》等专论数十篇。晚年仍好学不倦,专一为文,其文思精致,对策、奏记、碑志等皆取法班固、蔡邕而自有特色,享誉文坛。权德舆撰《博陵崔君文集序》称:“其文如黄钟玉磬,琮璧琬琰……其章章者虽汉廷诸公无以加也。”《全唐文》存录其《与常州独孤使君书》、《梁肃墓志》等文13篇,《全唐诗》存录其诗7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集30卷,已不存。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