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山东 |
释义 | 山东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华山或崤山以东为山东,与汉代“关东”含义相同。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史记·秦本纪》:孝公元年(前361)“河山以东强国六”。当时秦东界在华山一线。一般也专指黄河流域。《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元年(前209),陈胜“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汉书·赵充国传》:“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2)春秋时晋国、建都平城时的北魏和五代时晋国,因居太行山西,故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史记·晋世家》:文公四年(前633),“晋兵先下山东”。(3)东晋、南朝称句曲山(茅山)以东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三郡)地区为山东。《南齐书·沈文季传》:永明三年(485),唐时之起义,三吴人民多起而响应。次年攻克钱塘建立政权,旋被镇压。御史中丞徐孝嗣奏曰:“风闻山东群盗,剽掠列城,虽匪日而殄,要暂干王略。”(4)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二路辖境相当今山东大部、江苏废黄河和淮河以北及安徽萧县地,总称山东。元废二路,于其地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等,山东之名不改。明置山东省,历清、民国至今,山东遂成为政区名。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