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两晋十六国 | |||||||||||||||||||||||||||||||||||||||||||||||||||||||||||||||||||||||||||||||||||||||||||||||||||||||||||||||||||||||||||||||||||||||||||||||||||||||||||||||||||||||||||||||||||||||||||||||||||||||||||||||||||||||||||||||||||||||||||||||||||||||||||||||||||||||||||||||||||||||||||||||||||||||||||||||||||||||||||||||||||||||||||||||||||||||||||||||||||||||||||||||||||||||||||||||||||||||||||||||||
释义 | 两晋十六国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因他曾为晋王,故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在武帝司马炎统治时期较为强盛,咸宁五年(279)平定了陇西鲜卑人叛乱,太康元年(280)又灭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全国,疆域北抵燕山,东北至朝鲜半岛,东、南到海,西至葱岭,西南到云南、广西及越南北、中部。统一使国家在一段时间里较为稳定,社会经济也渐渐恢复和繁荣起来。但好景不长,惠帝即位后发生了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使国家再度陷入战乱中,并招致“五胡乱华”局面的形成。随后的怀帝、愍帝,皆是在天下大乱的形势下继位的,他们内羁于权臣,外有强敌威胁,虚有皇帝之名,从未安宁地度日,并且最后都成了“胡人”的阶下囚。建兴四年(316),西晋亡于匈奴贵族建立的汉国,共历4帝,统治了52年。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重建封建政权,史称东晋,与西晋合称两晋。东晋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对祖逖等少数积极北伐者,不但不支持,而且还加以牵制,致使取得的土地得而复失。东晋统治者内部矛盾不断爆发,门阀政治混乱,最后引起了孙恩、卢循的反晋斗争,严重打击了东晋的腐朽统治。公元420年,东晋终于为刘裕所灭。共历11帝,104年。 自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中国北方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各少数民族在中原和巴蜀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实际不止此数,也有汉人建立的政权)。这种局面维持了一百三、四十年,直到北魏重新统一北方才告结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包括匈奴、羌、羯、氐、鲜卑。十六国包括前赵(匈奴屠各部)、后赵(羯)、前秦(氐)、后秦(羌)、前凉(汉)、后凉(氐)、前燕、后燕、南燕(以上均为鲜卑慕容部)、北燕(汉)、南凉(鲜卑秃发部)、北凉(匈奴卢水胡)、西凉(汉)、西秦(鲜卑乞伏部)、成汉(賨、巴氐)和夏(匈奴铁弗部)。另外还有冉魏(汉)、翟魏(丁零)、西燕(鲜卑慕容部)、代(鲜卑拓跋部)、仇池(氐)等割据政权。在前秦苻坚时代,北方曾出现短暂的统一,后重新陷入分裂。直至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北方才重新获得统一。 十六国时期各国兴亡概况如下: 汉、前赵(304—329),十六国之一。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山西离石北)称汉王。308年称帝于蒲子(山西隰县),次年徙都平阳(山西临汾西北)。310年渊子刘聪即位,316年攻陷长安,灭西晋。318年聪子刘粲即位,旋被大将军靳準所杀。319年渊侄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统治地区有今陕西渭水流域及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分。329年为后赵所灭。历四主,凡二十六年。 后赵(319—349),十六国之一。公元319年,羯族石勒自称赵王、大单于,定都襄国(河北邢台),史称后赵。329年灭前赵。330年改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同年称帝。333年勒子石弘即位。次年,石虎(勒侄)废杀石弘,自称居摄赵天王,同年迁都邺城。337年改称大赵天王。349年称皇帝。同年病死,诸子争位。幼子石世在位三十三日,被石遵(虎子)废杀。遵立一百八十三日,被石鉴(虎子)、冉闵所杀。鉴在位一百零三日,被冉闵所杀,后赵亡。共历六主,凡三十三年。 前秦(350—394),十六国之一。公元350年,氐族首领苻洪在枋头(河南浚县西南)称三秦王。同年,子苻健入关中。352年称帝于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355年,健子苻生即位。357年健侄苻坚杀苻生即位,去帝号,称大秦天王。先后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了中国北方,其势力还伸入到北方的沙漠、西域和今四川云贵地区,与东晋划淮水为界。383年淝水之战后,北方重陷分裂。385年,苻丕(坚子)在晋阳(山西太原附近)称帝,旋即败亡。386年,苻登(坚族孙)据陇东(甘肃平凉)称帝。394年被后秦攻灭,前秦亡。共六主,凡四十四年。 后秦(384—417),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羌族首领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陕西耀县)称秦王,史称后秦。386年称帝,都长安。394年,子姚兴即位,同年灭前秦。403年灭后凉。统治地区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一部分。416年,兴子姚泓即位。转年被东晋刘裕所灭。共历三主,凡三十四年。 前燕(337—370),十六国之一。公元294年,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廆率部众迁居大棘城(辽宁义县西南),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31 1年廆自称鲜卑大单于。337年,其子慕容皝称燕王,史称前燕。342年迁都龙城(辽宁朝阳)。348年,皝子慕容俊嗣位。350年伐后赵,迁都蓟城(北京西南)。352年灭冉魏,称帝于中山(河北定县)。357年迁都邺城(河北临漳西南)。360年,俊子慕容暐即位。统治地区有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的一部分。370年为前秦所灭。前燕自337年慕容皝称燕王算起,共历三主,凡三十四年。 后燕(384—407),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鲜卑贵族慕容垂恢复燕国,公元384年称燕王于荥阳。386年称帝,建都中山(河北定县),史称后燕。统治地区有河北、山东、山西、河南、辽宁的一部分。392年灭丁零翟魏政权。394年灭鲜卑西燕。397年,北魏攻陷中山,燕主慕容宝北走龙城,后燕势力自中原退到东北辽河流域。398年,宝于纷争中被杀,其庶长子慕容盛即位,称长乐王,同年十月复称帝。401年,盛被部下所害,盛叔父慕容熙立。407年,熙被卫军将领冯跋等所杀,后燕亡。共历四主,凡二十六年。 北燕(407—436),十六国之一。公元407年,鲜卑化汉人冯跋杀后燕主慕容熙,拥立高句丽人高云为燕天王,都龙城(辽宁朝阳),史称北燕。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冯跋平定事变,即天王位于昌黎(辽宁朝阳)。统治地区有辽宁西南部和河北东北部。436年,北燕主冯宏(跋弟)被北魏所逼,逃奔高句丽,北燕亡。共三主,凡三十年。 南燕(398—410),十六国之一。公元397年,北魏攻陷后燕都城中山(河北定县),范阳王慕容德率众自邺(河北临漳西南)迁往滑台(河南滑县东)。公元398年称燕王。399年据广固(山东益都西北)称帝,史称南燕。统治地区主要有今山东、河南一部分。公元410年被东晋刘裕所灭,其主慕容超(德侄)被俘杀。南燕共历二主,凡十三年。 成汉(304—347),十六国之一。賨人(巴氐人)李氏在巴蜀所建政权。公元301年,李特、李流兄弟领导入蜀的秦、雍六郡流民起兵抗晋。304年,特子李雄攻取成都,自称成都王。二年后称帝,都成都,国号成。334年雄侄李班即位,不及半年,被雄子李期所杀。338年李寿(李特侄,李骧子)杀期夺位,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统治地区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东晋桓温伐蜀,李势(寿子)降,成汉亡。共历五主,凡四十四年。 西秦(385—431),十六国之一。淝水战后,陇西鲜卑首领乞伏国仁于公元385年自称大单于,都勇士川(甘肃榆中东北)。387年,受秦主苻登封为苑川王。388年,其弟乞伏乾归立,称大单于、河南王,并迁都金城(甘肃兰州西)。次年,苻登封乾归金城王。394年,乾归称秦王,故史称西秦。400年,迁都苑川(甘肃榆中境内),旋为后秦所灭,乾归降秦。409年乾归复称秦王。412年子炽磐立,迁都枹罕(甘肃临夏东北)。414年灭南凉,又数败吐谷浑。统治地区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一部分。431年,西秦主乞伏慕末降于夏,西秦亡。共历四主,凡四十七年。 前凉(301—376),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张轨出任西晋凉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成为保据一方的割据政权,但仍效忠于晋室。314年轨子张寔嗣立,领凉州刺史、西平公。西晋灭亡后,河西政权仍沿用西晋愍帝建兴年号,不奉东晋正朔。320年,寔弟张茂摄行凉州牧。寔子张骏在位(324—346)时,势力拓展到西域。345年,骏子重华(346—353在位)称假凉王。重华死,其子灵曜嗣位仅一月,被伯父张祚废杀。354年,张祚称凉王,去建兴年号,改元和平。353年,祚被臣下所杀,重华少子玄靓(十岁)被拥为凉王,复用愍帝建兴年号。359年,玄靓去凉王称号,改称凉州牧。361年改元升平(东晋年号)、复废建兴年号。363年,张天锡(骏少子、玄靓叔)杀玄靓,自为凉州牧、西平公,奉东晋升平年号。376年为前秦所灭。自301年张轨任凉州刺史算起,前凉共历九主,凡七十六年。 后凉(386—403),十六国之一。公元386年,前秦氐族将领吕光据凉州,称凉州牧、酒泉公,建都姑臧(甘肃武威),史称后凉。389年改称三河王,396年称天王。399年底,立子绍为天王,自称太上皇,旋即死去,吕纂(光庶长子)杀绍自立。401年纂被杀,吕隆(光侄)即位。403年为后秦所灭。历四主,凡十八年。 南凉(386—403),十六国之一,鲜卑秃发部所建政权。秃发系鲜卑拓跋部的一支,其首领秃发乌孤初依附于后凉吕光,公元397年自称大都督、大单于、西平王,史称南凉,都廉川堡(青海乐都东),后迁乐都(青海乐都)。秃发利鹿孤(乌孤弟)即位后,迁都西平(青海西宁),改称河西王。公元400年,秃发傉檀(利鹿孤弟)即位,还都乐都,称凉王。404年始奉后秦正朔。406年入据姑臧(甘肃武威)。408年复称凉王。后还都乐都。南凉统治地区有今甘肃西部和青海一部分。414年被西秦所灭,共历三主,凡十八年。 西凉(400—421),十六国之一。后凉末年,凉州分裂。公元400年,敦煌太守汉人李暠自称凉公,建立西凉政权。405年迁都酒泉。统治地区有今甘肃西部。417年,暠子李歆继立。420年,北凉主沮渠蒙逊攻取酒泉,歆败死。次年,北凉取敦煌,西凉主李恂(歆弟)自杀,西凉亡。共历三主,凡二十二年。 北凉(401—439),十六国之一。匈奴卢水胡沮渠氏所建政权。后凉末年,凉州分裂。公元397年,卢水胡首领沮渠蒙逊起兵,拥立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399年,段业据张掖称凉王。401年蒙逊杀业,自称凉州牧、张掖公,都张掖。411年败南凉,迁都姑臧(甘肃武威)。次年,蒙逊称河西王,史称北凉。420年灭西凉,据有凉州全境。统治地区有今甘肃西部。439年,北魏军围姑臧,其主沮渠牧犍(蒙逊子)投降,北凉亡。共历二主,凡三十九年。 夏(407—431),十六国之一。公元407年,匈奴铁弗部贵族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建都统万城(陕西横山西北)。418年,驱逐据守关中的刘义真(刘裕子),攻取长安,于灞上自称皇帝。统治地区主要有今陕西北部和内蒙古一部分。425年,赫连昌(勃勃三子)即位。次年,北魏伐夏,破长安、统万,昌迁都安定(甘肃镇原东南)。旋复被攻破,再迁秦川(甘肃天水)。428年被北魏追擒,后被杀。同年赫连定(勃勃五子)据平原(甘肃平凉西北)称帝。431年灭西秦,同年被吐谷浑所灭,夏亡。历三主,凡二十五年。 代(315—376),鲜卑拓跋部所建政权,北魏的前身。拓跋部起自漠北,逐步南迁,以游牧、狩猎为业。至拓跋力微,始居盛乐(内蒙呼和浩特),为西部鲜卑大酋长。至禄官(力微子),分其国为三部。后猗卢(禄官侄)合三部为一。西晋永嘉四年(310),猗卢派兵助晋并州刺史刘琨击败匈奴刘虎和白部鲜卑。琨上表猗卢为大单于,封代公,以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为封土。猗卢以代郡遥远,民不相接,于是率部众万余家入雁门,向刘琨索要陉北之地(山西代县西,勾洼山以北),琨只得将楼烦(山西宁武附近)等五县割与猗卢,自此猗卢益盛。愍帝建兴元年(313),猗卢筑盛乐城为北都,以平城(山西大同)为南都。三年(315),愍帝封猗卢为代王,置官属,史称代国,有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后猗卢被子六脩所杀,其国大乱,部落离散。东晋咸康四年(338),拓跋什翼健即位,建元建国,国势大定。始置百官,分掌公职,逐渐从氏族制过渡到国家。建国三年(340),都云中盛乐宫(内蒙呼和浩特西南)。376年前秦伐代,什翼健被子寔君所杀,代国遂亡。共传六主,凡六十一年。淝水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跋珪乘机复国,改称魏,是为北魏。 西燕(384—394),公元384年,前秦北地长史慕容弘(前燕主慕容暐弟)乘苻坚淝水之败,率鲜卑部众东归,败秦军于华阴,兵势日大。三月,泓自称大将军、雍州牧、济北王。苻坚子睿领兵追截,战败身死。泓转而西进长安,改元燕兴,史称西燕。泓持法苛严,谋臣高盖等杀泓,立泓弟慕容冲为皇太弟,承制行事,置百官,占领了长安城西的阿房城。年底,慕容暐以谋叛被符坚杀于长安,冲遂于次年(385)正月即帝位于阿房,六月攻取长安。冲惧关东慕容垂(后燕主)势大,不愿东归,引起众怨。386年春,部将韩延杀冲,立燕将段随为燕王。宗室慕容恒又杀段随,立其子为主。引鲜卑四十余万弃长安东奔,至临晋(陕西大荔),又被杀。慕容冲子瑶被立为帝,旋又被杀,慕容泓子忠立。忠至闻喜(山西闻喜),闻慕容垂已称帝,不敢东进,遂筑燕熙城而居。六月,慕容忠又被杀,鲜卑贵族拥立宗室慕容永为大将军、大单于、河东王,称藩于后燕。永率众继续东归,被前秦主苻丕阻于襄陵(山西临汾东南)。永大败秦军,攻取晋阳、长子。该年十月,永称帝于长子(山西长子),改元中兴,据有今山西一带,共八郡七万余户。394年西燕为后燕所灭。 冉魏(350—352),汉族冉斤所建政权。350年,后赵权臣冉闵废杀石鉴,夺取后赵政权,改国号为大魏,自称天王,史称冉魏,都邺城(河北临漳西南)。352年被前燕所灭,历一主,凡三年。 翟魏(388—392),丁零族翟氏所建政权。丁零翟氏,世居康居,可能是西丁零的一支(另有北丁零,放牧于贝加尔湖以南,东汉以后部分南迁至塞北一带),后迁内地。其中翟鼠一支聚居中山(河北定县)一带,臣属后赵。351年降前燕,鼠受封归义王。前秦主苻坚灭燕,将丁零翟斌部众自中山迁至今河南的新安、渑池一带。383年淝水战后,翟斌于新安起兵抗秦,后拥慕容垂为盟主。垂称燕王,以斌为建义大将军、河南王。斌求尚书令不得,遂欲谋反,垂杀斌。斌侄翟真北走邯郸,屯承营(河北定县东南)。358年败走行唐(河北行唐),被其司马鲜于乞所杀。真部众杀乞,立真从弟翟成为主。不久,慕容垂围行唐,尽坑其众。真从兄翟辽南奔黎阳(河南浚县东)降晋。386年,翟辽逐晋太守,据有黎阳。垂恐其势大,南伐翟辽。辽降,拜徐州牧,封河南公。年冬复叛燕。388年初,翟辽据滑台(河南滑县东)称魏天王,改元建光,置百官,史称翟魏。转年取东晋荥阳、陈、项诸郡。390年又攻掠东晋司、兖二州。391年,翟辽死,其子翟钊立,改元定鼎。次年,慕容垂亲率大军攻钊,钊求助于西燕慕容永,遭拒。六月,燕军取黎阳,济河大战翟钊。钊败走滑台,又北渡黄河,据守白鹿山(今河南修武北),复为垂击败,钊单骑投奔西燕,翟魏亡。翟魏政权共辖七郡,户三万八千,占有今河南,山东、河北一部分。历二主,凡五年,若从383年翟斌起兵算起,共历十年。 仇池,氐族杨氏所建政权。仇池系山名,亦名百顷山,位于武都县(甘肃西和西南)西。山上有百顷地,有天池名仇池。山形如覆壶,四面陡绝。山上可以引泉水灌田,煮土成盐。东汉建安年间,氐帅杨腾率部众徒居仇池。晋慧帝元康年间,仇池氐帅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晋愍帝拜为骠骑将军、左贤王。建兴五年(317)茂搜死,子杨难敌继位。刘曜攻仇池,杨难敌称藩。曜封难敌益、宁、南秦三州牧,武都王。东晋咸和九年(334)难敌死,子杨毅立。咸康元年(335),毅遣使称臣于晋,拜征南将军。三年(337),毅族兄杨初袭杀毅,自立为仇池公,臣于石虎,后称 藩于东晋。永和三年(347)十月,晋拜杨初征南将军、雍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十年(354),改封天水公。永和十一年杨初被杀,子杨国立,桓温表杨国为镇北将军、秦州刺史,子杨安为武都太守。十二年,杨国从叔杨俊杀国自立,杨安投奔前秦。晋升平三年(359),晋廷以俊为征西将军、仇池公。次年俊卒,子杨世立,拜冠军将军、仇池公。(据《魏书》,杨安奔秦后领兵攻杀杨俊,杨世为杨安子。现依《晋书·帝纪》和《宋书·氐胡传》)太和三年(368),世任晋秦州刺史。五年,杨世卒,子杨纂自立为仇池公,并遣使诣简文帝,拜为秦州刺史。晋咸安元年(371),前秦主苻坚遣将杨安伐仇池,杨纂降秦。苻坚徙仇池氐民入关中,随苻丕镇邺。苻坚死后,杨定(杨难敌曾孙)复称仇池公、龙骧将军,称藩于晋。晋孝武帝亦以此号授之,并应其所请,置仇池郡。太元十五年(390),晋廷以定为秦州刺史,又进辅国大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定进据天水,略阳等郡,占据秦州,遂自号陇西王。定同时效忠苻丕、苻登。苻登任命杨定为丞相,上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和十九年(394),定被西秦乞伏乾归所杀,其侄杨盛留守仇池,自号秦州刺史、仇池公,称藩于晋,并与后秦相攻。后据有汉中地。刘宋建国后,封盛为武都王。此后,氐杨氏仍累世据有仇池,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末年。 两晋帝王世系表
十六国帝王世系表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