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东西均 |
释义 | 《东西均》明清之际方以智著。作于清顺治九年(1652),次年又加订正。除《开章》、《东西均记》外,有《三征》、《反因》等二十六章。以为“均固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古呼均为‘东西’”,故名。认为:“离物无心,离心无物。”(《三征》)强调“天地之间之至理,凡相因者皆相反。”(《反因》)提出“交”、“轮”、“幾”概念,试图说明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认为“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三征》),但又认为“无对待在对待中”(《反因》)。为研究方以智晚年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原为抄本。1962年中华书局以安徽省博物馆所藏抄本为底本,校勘标点出版。 东西均书名。明末清初方以智撰。除《开章》、《东西均记》外,凡二十六章。以为“均固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古呼均为东西”,故名。写于隐居广西及湖南傜峒时期。顺治九年(1652)北归后完成,次年又加订正。主“公因反因”说,认为“公因在反因中”,“有一必有二”,“一在二中”,“三即一,一即三”。据其次子方中通言:“公因,一也,反因,二也。此方氏之《易学》,真破天荒,一切皆然。”实则以象数学之“中五”说发挥其思想,用于说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普遍原则。其思想来源,除京(房)、关(朗)、邵(雍)、蔡(元定、沈)外,主要是家学和师承。书中所记方大镇(方以智祖父)、王宣、吴应宾(方以智外祖)的寓言,说明其思想之继承关系。原为抄本,现有1962年中华书局标点本。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