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宣夜说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主张宇宙无限、天体运动。东晋虞喜(公元4世纪)说:“宣,明也;夜,幽也。”(《晋书·天文志》)“宣夜”,即“宣劳午夜”,日夜运行之意。此说相传出自殷代。《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东汉前期的郄萌(公元2世纪)认为:“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如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在虚空之中,其行止皆须气焉。”(见《晋书·天文志》)为历史上第一次否定了有形质的“天”,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体的“天球”,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描绘了一幅日月众星在物质的无限空间运动的图景。宣夜说的进一步发展,认为不但在天空充满了气,日月星辰也是由气组成的,只不过是发光的气。东晋的张湛说:“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列子·天瑞》)三国时杨泉认为银河也是气,并从中生出众星来。“气发而升,精华上浮,宛转随流,名之曰天河,一曰云汉,众星出焉。”(《物理论》)在思辨的自然哲学中,宣夜说的见解是十分精辟独到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指出:“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僵硬的同心水晶球概念,曾束缚欧洲天文学思想一千多年。中国这种无限的空间中飘浮着稀疏的天体的看法要比欧洲的水晶球概念先进得多。”这一宇宙学说对后世的宇宙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它没有对天体运行的规律进行精细探索,没有提出对天体坐标及运动的度量方法,因而仅有理论影响。 |